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风起明末 > 第350章 步步为营

第350章 步步为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谓良家子,有恒产,身家清白,宗族干净,从未行不法之事。

高名衡的眉头舒展了些许,接着又皱了起来,如此反复了几次,最后全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高名衡果然也是同样皱眉,问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也成为了宋朝时期的典范代表。

陈望对于高名衡原先便有印象,在历史上,高名衡在初任官时,督民治水,赈济难民,政绩突出。

陈望双眉紧皱,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不知道各镇营兵战力恢复需要多久,何时能够参与进剿,陈将军是否可以告知一二。”

毕竟,造反可是真真正正杀头的买卖。

陈望眼看着高名衡面上的表情变化,也将高名衡心中的想法推测出了一二,当下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频繁的动荡,大量的征兵,降低要求。

在宋时,惩罚罪犯的方法之中,便有充军一例。

京师献俘之时,百姓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高名衡闭上了眼睛,有些事情,他也没有办法。

而加入万民军的队伍,就等于是造反。

“只是……”

但是这一次,放出了朝廷想要征募新兵的消息之后,却是引得数以万计的人前去应募。

“这次募兵我记得,兵额是七营两万三千人可对。”

或许是担忧贪墨的太多,万一河南的民变难以收拾,到时候遭受牵连。

宦海沉浮多年,高名衡自然是知道为什么朝廷定了两万三千人军饷。

高名衡眉头紧蹙,握紧了双拳,他的神色愤怒,想要说些什么,拳头握了又松,松了又握,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但是三个月的时间,万民军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那里,他们会四处流动,四处横行,造成大量的破坏。

他此前在云阳改革督导处,分离监察所,便让胡知礼在河南设立据点,大力发展监察所的势力。

高名衡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的募兵现场,不由的感慨道。

如今河南各个重城之中,都有监察所的隐藏据点。

在整个河南,监察所下的在编人数实际上都已经是超过了五百人,而且这还不算下面的作为耳目,拿情报换钱的不在编人员。

不过按照这段时间,监察所所提供而来的情报推断,还有陈望自己的了解,高名衡多半是没有敲打他的意思。

“巡抚大人记得不错。”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实际上,陈望如今在民间能有这样高的名望,除去官方的宣传之外,还有监察所的推波助澜。

一万五千人的军饷,缺了八千人的军饷,其实都已经算是那些蛀虫们手下留情。

而陈望作为青山关之战首功,更是倍加推崇。

尤其是那些开封城内的社兵,他们大多都是二十来岁的年纪,正值血气方刚之时。

高名衡更关心的还是练兵方面的问题。

“暗甲内中不少甲叶锈迹斑斑,一砍便断,鸟铳火器镗壁多数极薄,极易炸膛,更有甚者甚至不能击发。”

陈望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

因此场间虽然慌乱,但是终究还是保持着一定的秩序,杂而不乱。

身穿着一身绯袍的高名衡和陈望两人并肩而立,一众官员和甲兵则是分立于其两侧。

在开封城外定期都还有舍粥的粥棚,也算是有一口吃的,勉强可以吊着命。

高名衡所说的话语,实在是过于敏感。

“只是什么?”

大队大队的汉中军甲兵持枪挺立,各列军阵,分守于营外,维持着场中的秩序,将营外的民众分割成一块一块小的群体。

此番募兵应征者如潮,内中的原因高名衡早已经是派人打探了清楚。

如今万民军势大,虽然小败一阵,但是仍然强劲。

不仅仅是城外正为生计烦劳的流民们心动,开封城中不少的百姓甚至也赶来参加募兵。

青山关之战,大壮国朝之声势。

“等到新兵都完成了训练,便可以分守各城,以阻碍万民军窜入各地,末将也可以率领麾下兵马从容进剿万民军主力。”

因此在陈望主动提出移营的要求之后,高名衡自然是大喜过望,对于陈望的观感也又提升了许多。

而且他们可都是知道,官兵不久之前把万民军打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在崇祯十五年冬,清兵攻破沂水城,高名衡与妻张氏,殉国自杀。

因此在明朝的中后期,常言都是好男不当兵。

但是最终发到手的,却只有一万五千人的军饷。

“而且末将昨日派人接受军械之时,发现军械十之七八皆为残次,实不堪用。”

河南各镇兵马折损严重,别说进剿,就是防守各处要地重镇都是不足,很多地方甚至都还需要陈望分出麾下的兵马来填补。

高名衡曾向崇祯谏言,应当清正廉明,选贤任能,不必循资论俸,整顿吏治,亟严逗怯之诛,受到崇祯帝赞赏。

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造反这个词,实在是太过于恐怖。

高名衡知道内中的原因,陈望自然也是知道内中的原因。

万民军和流寇不同的一点,就是万民军并不裹挟普通的民众,不会裹挟饥民充作饥兵炮灰。

因为此前勤王大胜的原因,朝廷牵头,大肆宣扬青山关之战。

他作为河南的巡抚,如何能够让万民军就这样在河南省内的肆虐整整三月的时间。

“我军战力不足,无力进剿,只能固守,朝廷诏令末将编练新兵,便是知晓如今时局。”

明初武人的地位提升巨大,但是随着土木堡之变的爆发,武勋集团就此一蹶不振,文武失衡使得再度出现文重武轻的情况。

如今也已经是开春,或许再熬一段时日,等到朝廷开恩,不再追捕税款,他们也可以回归故乡,不要再过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每天他需要处理的政务不计其数,他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我记得你之前在汉中卫时也分管过汉中卫的军器局,将其整顿的井井有条。”

“我不通军事,也不懂军械制作,既然你处理过相关的事务,军械这方面便交由你来暂时督管。”

记住发布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