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异世帝皇:我能召唤神话英灵 > 第181章刿心刳肺,血祭定鼎

第181章刿心刳肺,血祭定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181章刿心刳肺,血祭定鼎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期一流名将。

其人慎密寡言,情存义烈,勇猛善战,长于治兵。

计事亦向来深谋远虑,必审中机会而后发,不出则已,攻必克之,乃智勇双全之将也。

等阶:凝丹九重巅峰境

武学:神机万胜武典

天资:半绝世

体质:铁血青锋战体

七魄:五魄中枢已开三成,第六精魄已开二成

兵种:铁血西军铁血西军:作为一支从初期被西夏压着打,后来一路轻松压着西夏打的军队,以禁军、蕃兵等组成的西军是宋朝军队中,少数能与少数民族政权抗衡的军队,战斗力极强,极善山地战。

作为从小兵到战神,一路官至枢密使的狄武襄,狄青无疑是普通人逆袭的榜样。

在历史上能像他以微末之身,在北宋那种弘文抑武的风气下,突破文官重围,一路成就北宋武将巅峰的人,寥寥无几。

从其功绩而言,于北宋诸多名将中虽算不上最顶尖的,却是名气最大的。

千百年来,因其名气,而产生的对于其功绩的质疑,数不胜数。

但无论后人如何评价,狄青以微末之身创造的成就几无人能超越。

后世很少能有极大功绩的武将能像他一样,深得皇帝信任,在许多文臣的质疑捧杀下,一路死保。

可惜或许是平生的经历与环境桎棝,在诸多声音的捧杀下,让狄青始终心存畏惧不安之意,于一次疏忽中,被宋仁宗不得不明贬暗保后,依旧郁郁而终。

在明白狄青的经历后,风伏纪殊感可惜。

这人明明可以做出更大的功绩,却因自身的出身,或有自卑之意,让其心志始终留着一丝极大的破绽。

若不是如此,上有贤明皇帝力保,下有范仲淹等文臣悉心教导,保驾护航,他未必不能创造出更为巅峰的成就。

也怪不得召唤出他,竟需要高达五万气运,除了他本身极特殊外,七魄已开两魄,简直与李嗣业赵云两人不遑多让!

听到狄青的言语,风伏纪自是重视,不由开口相问。狄青自是不知风伏纪内心的感叹,闻言解释道:“禀国主,相信以百应寺的能力,此则流言能影响的范围与时间,将会不断持续下去。

虽然以他们目前大军的调动地点来看,几以百川国方向为重,但北应关,乃至西景关亦需重视。”

风伏纪沉吟片刻,眉毛微挑:“北应关朕能够理解!毕竟,北应关外除了大应外,还有许多小国,这些国家为缓解国内压力,或许会同时行动。

但西景关外,临海国与我国有国运之契,他们应该不至于毁约吧?”

狄青摇头:“国主,若以此界规则而言,他们确实不敢。

但随着我国国运日渐高涨,下绊子却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暗中使人配合流言行事,拐弯抹角的提供一定的支持,相信只要不明目张胆的出手,所谓的国运契约,对他们影响亦不大。”

风伏纪陷入沉思,这点他倒是没有试验过,也没有想过。

半晌后才道:“汉臣所言有理!朕或许是对此界气运的枷锁过于看重,忽略了本来应有的警惕。

依你之见,打算如何行事?”

狄青抱拳道:“西河关已有嗣业兄、子龙兄等大将坐镇,亦有陈胜这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其中,想来无虞。臣不如便领军北应关,以防不测。

至于西景关,王上还需派大将坐镇,以防被有心人领流民冲关成功,再与那群所谓的燕山剑盗里应外合,到时关破亦未可知!”

风伏纪神情一凝:“汉臣所言极是,朕便命你为平北中郎将,兼任北应关守将,领三万大军坐镇。

若寻得战机,亦可便宜行事,事后回报即可,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

为免狄青初来乍到,心有包袱,风伏纪又加了最后一句,并随即写了一张谕令,交到他手中。

狄青恭敬接过,心知是风伏纪得知他的经历,给他的护身符,心头微暖,沉声抱拳道:“臣定不负王上所托,把此次流言之劫消弥,以承王上隆恩!”

风伏纪把他扶起,笑道:“汉臣忠勇义烈,朕自是信任于你,此去多艰,万望珍重!”

“是,臣告退,王上亦请珍重,还请速速返回王城去,千万别让百应寺那群奸贼寻到机会!”

说罢,他便带着人马转身离去。风伏纪自是知道他所说的是让萧世明等人直捣黄龙一事,略微哑然,旋即失笑。

看了一眼鲜血弥漫的战场,神情从容的朝灵池湖方向走去。

在他融合灵池湖宝地之际,百应寺的伏风大会亦迎来了所有被邀请的人。

与此同时,一支由百川国,联同周边各小国组成的多达三十余万的联军,亦已集结于御唐关,正准备一举攻破西河关,给予东华国致命一击。

御唐关所属的守唐县衙内。

新任县令陈宫、柴进、石三河、蒋欣暗自齐聚一堂,商讨如何帮助西河关事宜。

幻侠门门主石三河是四人中,神情思绪最为复杂之人。

自蒋欣找到他,欲让他带着门人投靠风伏纪时,他便派过许多人暗中去东华国考察过。

看着东华国在风伏纪的引领下,一派欣欣向荣崛起之象,他内心本已有所动摇,甚至开始主动帮忙陈宫入主百川国官场,以应布局。

却没料到还未完全下定决心之时,情势却突然骤变,一时间,东华国举世皆敌,让他内心又生出了退缩之意。

但既能重新拉起幻侠门,秉持幻侠门的宗旨,他自不是那等懦弱背叛之辈,只是为门中门人安全着想而心忧而已。

以陈宫观人之能,自是能看出石三河的顾虑,却也没说什么。

他深知以风伏纪之能,定能力挽狂澜。

因此眼前形势看似凶险,实则不过是让风伏纪走向辉煌,更进一步的踏脚石罢了。

“大人,现在我们到底如何做,才能帮到国主?”四人中,可能就以蒋欣心思最为单纯。

自见到敌方大军集结以来,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集结,其内心忧心重重,恨不得转瞬变化出无数大军,把御唐关内的敌军斩尽杀绝,以报皇恩。

陈宫笑道:“不急!现在确实是选择的时候,只是得看石门主能不能下定决心了!”

见陈宫如此泰然自若,石三河内心一动:“公台兄还请明言,若真有可行之处,在下这百八十斤交给公台兄安排,亦不是不可能!”

陈宫笑道:“如石门主所知,御唐关内此刻已有三十余万联军,且后续似乎还不断有人来,看似声势极壮,实则破绽极大!”

石三河浓眉直耸:“怎么说?”

陈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石兄,你觉得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石三河沉忖半晌,旋即道:“我对军伍之事所知不多!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除此之外,若想拥有极强的战斗力,须治军严明,拥有极强的领导力,方能整合如此庞大的军队!”

陈宫抚须一笑:“然也!

但据我等所知,百川国此次虽主动响应百应寺号召,却只出了十万由各郡集结而来的杂牌军队,大将为百川国拥有第二名将之称的“叶山河”,并不是百川国的巅峰战力。

除此之外,其余二十来万皆由各国军队,以及宗门弟子组成,良莠不齐。

石兄,你觉得,凭叶山河之力,能否有效把这三十来万的军队整合起来,形成对我东华国的压制之势?”

石三河瞳孔一张:“叶山河据闻只有凝丹九重巅峰的修为,以他之力,借着百川国的声望,整合各国联军尚好说,但对那些宗门子弟,就未必好使了!”

“然也!而且听闻后夏也有军队将要前来,到时以后夏不输百川的国力,到时由谁人统军,还未可知呢!”

陈宫大笑,“而反观我东华,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将帅统领分明。国内子民估计除了少数西景子民外,亦是站在国主这一边。

因此此战人和已成,地利可望,天时虽无法估计,但敌军亦是如此,种种因素结合下,石兄,现在你心中可还犹豫难断?”

记住发布地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