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节)证道
凌慕予惊道:“前辈一十四岁便得本地乡试魁首,慕予之前倒是失敬了。”
朱沛民暗暗摇了摇头,只道:“武学上你有你自己的路,无须别人多言什么,我赠你的那卷,笔法也算上佳,希望你一直持身周正,做个正人君子,始终不忘此刻的赤子之心。”
凌慕予还未想好如何回答,耳畔的水声已是震耳欲聋,原来三人已向上走了三百余级,前方的巴靖安的声音倒依旧清晰,道了句“上来了。
凌慕予跟在其后,亦加快脚步,只见前方已有光亮透入,石级尽头乃是一仅可容身的洞穴,凌慕予在巴靖安之后爬出,放眼望去,怒涛汹涌,水流湍急,江岸山石壁立,向下看去,只见容身之处离江面足有十来丈高,江水无论如何大涨,想来都是无法淹进洞内的。
此刻日头正好,映得江面绮丽非凡。凌慕予想到之前朱沛民的话,有些迫不及待的从身后行李中取出,巴靖安交给他的那卷朱沛民亲手所书之,缓缓打开,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其圆浑沉稳的笔法。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凌慕予喃喃念道,一时间,心头若有所思。
“君子应和而不同。汝虽多修道藏,但万事万物其本源其实并不南辕北辙,佛理之中,还是有些许精华可供吸收取用,且终生受用无比。”不知何时,朱沛民已然跟在凌慕予之后而出,看着凌慕予说道。
巴靖安言道:“崇圣寺中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鸿钟,三曰雨铜观音像,四曰证道歌和都匾,五曰三圣金像。”说着,看向凌慕予,又道:“这是位中原来的李秀才至崇圣寺之后写的游记。唐高僧玄觉禅师悟道之后所留偈文,这在大理当地,是广为流传的。”
凌慕予重新收好了书卷,看向二位前辈,行了一礼。巴靖安指了指岸边,道:“此地已是澜沧江畔,沿此道向前走二十里,便能见一小径,沿着小径走去便可见一铁索桥,那便是“善人渡”了。过了桥便走到大路上了。我二人还有护卫之责,就不远送了,还请凌少侠见谅。”
凌慕予向二人作别,道:“相识之缘,珍视一生。谷中奇遇,守口如瓶。二位前辈,就此别过了。”说完,施展轻功,纵身一跃,便已上了岸边。向巴朱二人挥手再见,随后便依照着巴靖安之前的话语,向前走,身后传来朱沛民嘹亮的歌声——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象驾峥嵘慢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良久,随着凌慕予愈行愈远,身后声音终归于静。不过凌慕予心中却依然始终哼着朱沛民所唱的:“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读者qq交流群:818330988
(希望我写的还令大家满意。喜欢武侠,有兴趣的读者老爷可以点个收藏,给个推荐,投投票,你们的支持是作者写作的最大动力。蟹蟹大家ovo!!!!!!!!!